1. 发布

  2. 发布

  3. 发布

    《苏格兰女人Fleming的渴望》

    从没受过高等教育的苏格兰女佣,到成为设计星体分类系统发现几百颗星星的天文学家Fleming,她的故事书写了一段仰望星空的传奇。 一百多年前,哈佛大学天文台台长物理学教授Edward Pickering吐槽自己天文系那帮不中用的男学生,有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我家的苏格兰女佣都能做得比你好…。 这位苏格兰女佣远超教授所有的学生,成为了改变人类历史的天文学家。单亲妈妈Williamina Fleming,被美国人称为“画出天堂地图的女人”。 185...

  4. 发布

    《牛眼窗,花园洋房的小眼睛》

    颇具装饰的横殿拱廊牛眼窗,除了开在墙上也会辟于穹庐。 因为远远的看上去像牛的眼睛,坊间称为牛眼窗。 牛眼窗起源于中世纪罗马风格的教堂建筑。 上海30年代的老建筑,稍作留意都可寻觅。 图7为赉安设计的延庆路上的三层楼房,居然每层都有花园洋房的小眼睛向你默默的在眨眼。

  5. 发布

  6. 发布

    《Roof屋顶上的天窗老虎窗》

    上海开埠后英国人带来了英国式的建筑,20年代后为了改善阁楼的采光和通风,向英国人学习在屋顶上开天窗。 屋顶上的天窗老虎窗,英文屋顶Roof。译音发音近似沪语“老虎”,这种窗后来被坊间称之为老虎天窗。 2014年《老虎天窗,曾经是上海最美丽的风景线》阅读19.1万。 图1,俄罗斯领事馆 图2,江海关俱乐部旧址 图3,雷米坊 图4,马勒别墅 图5,Roof爸爸和Roof儿子 图6,老城厢 随着弄堂不断的被拆,老虎天窗画一幅少一幅。

  7. 发布

  8. 发布

  9. 发布

  10. 发布

  11. 发布

  12. 发布

  13. 发布

    《滨江旧工业滑滑梯》

    用在楼层仓库货物输送线,叫货物滑梯。 斜坡输送坡度超过10度时需设置挡块,这时输送的角度可以达到30-40度。 滑滑梯为重力式和动力式驱动两类搬运物品。又可分为辊子输送机、算盘式滚轮输送机、轨式滚轮输送机和折裙式输送机等。 重力式: 小盒装件到整件托盘货物,集装单元货物常用的输送机。 动力式: 带式输送机。 平板式: 楼层间搬运物品的平板式输送机,其倾斜角度可以达到35度以上。 常用来有次序地运送单元货物和各种包...

  14. 发布

  15. 发布

  16. 发布

  17. 发布

    《大境阁,沪城八景江皋霁雪》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嘉靖三十二年筑城墙,万历年建造的大境阁为沪城八景之一。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老城厢人民路大境路口,有段长近50米的古城墙和建在古城墙上的大境阁。 1553年筑了一座周长9华里高2.4丈的城墙,城上筑有雉堞3600余个敌楼2座,沿城墙外面筑有阔6丈、深1.7丈、周长1500余丈的城壕。明嘉靖三十六年又增筑敌楼3座、箭台20座。 万历年间4座箭台上建造了丹凤楼、观音阁、真武庙和大境阁。 大境阁建在大境箭台上,是...

  18. 发布

  19. 发布

  20. 发布

    《八角楼&小校经阁》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上海滩现存唯一的旧式私家藏书楼,民国银行家、收藏家刘晦之的旧居。 以前这里是一个名人荟萃、格调高雅的地方。张元济、罗振玉、罗振常、李济、商承祚、陈梦家、胡厚宣、容庚、傅斯年、陈叔通、郑振铎、徐森玉、刘承干、李拔可、青山农、徐中舒等一些顶级的古文化研究学者,都喜欢来这里。 新闸路1321号,中式花园简化的...

  21. 发布

  22. 发布

    《汉口路、三马路、海关路》

    上海没有上海路,也没有武汉路。 1862年《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制定了:南北走向的马路以各省的名称命名;东西走向的马路以各个城市名称命名。但老人们还是喜欢按北京路依次往南为大马路南京路、二马路九江路、三马路汉口路、四马路福州路、五马路广东路。 当年华界有自己的大马路:外马路,乔茗星ART华界大马路有讲到过。法国人喜欢另类,把旧法租界的金陵路也称为大马路,这就给了当年的出租车黄包车三条大马路,忽悠的机会。 ...

  23. 发布

    《沙利文Chocolate Shop&张爱玲》

    新上海的马路、公寓的命名方法有时候真的是简单又搞笑。 高乃依路、皋兰路;马思南路、思南路;慕尔鸣路茂名路。 大楼的名字也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沙利文公寓的命名,就因为楼下有个卖沙利文饼干的店。 向明中学旁边的卜邻公寓,人家有好好的名字,阿布罗林公寓。后来我们改名字了,就变成吃萝卜干的邻居,意为邻居友好相处保持吃萝卜的艰苦本色和优良传统。 好在密丹公寓不是因为楼下有个皮鞋店,就被叫做皮鞋公寓了。 1939年...

  24. 发布

    《高乃依路皋兰路、马思南路思南路张公馆》

    高乃依路(今皋兰路)、马思南路(今思南路)口有一幢风格别致的西班牙式花园洋房。 小楼坐北朝南,进门处上方凸出的二层楼屋顶坡度较平,设敞廊、阳台。东南西三面植有香樟、金桂、银桂、广玉兰等四季不凋的树木,层层叠叠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朝西的大门左侧挂有一块并不特别显眼的黑色小招牌,上书: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1934年曾在此居住。 将军在这里居住的时间很短。蒋介石任命他为鄂豫皖三省“剿共”副总司令即走马上任,驻节武昌。 ...

  25. 发布

  26. 发布

    《上海第一个公共阅报栏在哪里?》

    魔都消失的东西太多了。 但即便是今天,老年人们还是喜欢在阅报栏前,边晒太阳或乘风凉边谈论着国事家事天下事。 曾几何时每天的早晨和傍晚,日报和晚报第一时间张贴在阅报栏时,老城厢的人们会里三层外三层的争相阅读。 上海的第一个公共阅报栏来自于一条微不足道的南市区小马路,少年路。 它的路名源自于民国时代上海老城厢一个少年组织:少年宣讲团。 少年路,由西华弄至黄家阙路宽6米长度不足百米,历史却十分悠久。 1912年...

  27. 发布

    《城市的另类名片:窨井盖》

    说起名片一定是光鲜的,抬头一定会是长长的。一张半两张三张连在一起的都有。 曾几何时,上海人可以不带钱包钥匙,但名片盒一定是会带的。有的人甚至晚上乘风凉短裤小袋袋里面会放几张名片。 民国开始的时尚东西,现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微信。 有一回我去便利店买东西,一位姑娘和我说我们能不能加个微信。我很好奇,为什么又不认识,难道出国几年大家都这么前卫了? 原来她是没带交通卡又没零钱坐地铁,她用手机把我俩要买的...

  28. 发布

  29. 发布

  30. 发布

    《赉安建筑的神密符号》

    邬达克来沪之初的早期作品,设计保守复古,传统风格开始寻求发展细部。阳台螺旋牛腿支托,主入口荷叶形门套等设计手法,使建筑具有独特的可识别性。 向明中学,大光明电影院里面有邬达克看不懂的天书,赉安的建筑里面常常会住着一个另外人,他是谁? 图1为外滩正金银行的头像,初步知道人物是普萨或武士。日本人的设计是东方人思维,思考沟通会容易些。 图2为赉安设计的襄阳南路Mr.NOUVEAU花园住宅,里面也有一个头像。(现为民宅)...

  31. 发布

    《赉安痕迹&南昌路半部民国史留存》

    人们总是会将南昌路47号、茂名南路58号和这里混为一谈。 图1为南昌路57号原法国总会俱乐部。 1902年,公董局筑路,最初的名称为军官路。后以法国军官陶而斐司改名为陶而斐司路和环龙路,国民政府接管租界后改名为南昌路。 1925年,赉安设计总会俱乐部。两层楼房、砖木结构红顶红墙,具有西班牙建筑风格。 建国后为卢湾区第一少年体校。乔士敏当年参加全市横渡黄浦江活动,就是在那里集合出发的。 千禧年后为上海科技发展展示馆...

  32. 发布

1 ... 31 32 33 34 35 ...
  共241页 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