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布

    《汉弥尔登&都城大楼外滩最久远的双子星》

    抬头仰望,神奇的城市让人迷恋。 江西中路福州路的十字路口建筑的组合构成了特别的存在,久远的建筑采用凹进方式形成了一个微型圆形广场。巴洛克文艺复兴式样,古典主义风格、ArtDeco风格的工部局大厦、建设大厦、都城饭店、汉弥尔登大楼共同组成了一个建筑群在这里闪耀至今。 最久远的双子星大楼,都城饭店和汉弥尔登大楼是我最喜欢的建筑。 都城饭店: 1934年竣工,旧时上海一流的大旅馆之一。 公和洋行设计,新仁记营造厂承...

  2. 发布

    《赖安地中海式建筑高安路63号》

    魔都的马路因为融入了时代的故事,每一幢建筑的背后都会有N个传奇的故事。 高安路63号两层小楼外观看并不特别引人注目,但它的款式在上海老洋房中可算是孤品。30年代赖安洋行设计,砖木结构地中海式建筑。出檐的开敞圆拱形门,沿街立面局部砖饰,上部分水泥拉毛,山墙的檐口西部有连续的双层半圆齿形装饰, 地中海风格的小洋楼,在衡复大概有两栋。 一座是武康路390号原意大利总领事官邸。另一栋便是这座坊间传说的63号,毛人凤...

  3. 发布

  4. 发布

    《瓷器厨房克拉克&豫园湖心亭西方人眼中的柳园》

    改革开放初期,会看到老外们兴高采烈成群结队的往老城厢豫园去。 当时很纳闷是什么吸引了他们,难道那里也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传说?后来翻阅《出卖的上海滩》恍然大悟,书中写道: 看到几百个衣着考究的美国人(或英国妇女)在礼查饭店门前坐上人力车列车,去游览柳园茶馆,有些可笑。柳园茶馆所代表的西方文化中国背景图案背后,流传着一段传奇故事。 古时遍栽柳树的花园里住着一个富翁一个独生女。老儿欲将女儿嫁给另一个富翁,...

  5. 发布

    《遂吾庐一叶知秋&岁月留痕米颠拜石》

    图4为肇家浜路公共绿地散落的假山石。 当地老人说那是遂吾庐石涛堂旧藏,72家房客嫌它占地移出来的。 肇嘉浜路740号早先为程谨轩旧居。 民国初年沙逊洋行买办程谨轩购得西商泰昌洋行土地建造。建筑为假三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667平方米。中式歇山屋顶,四角飞檐,屋面为青灰色素筒瓦,近檐处略作上翘,檐口外露椽木,檐下以竖向勾缝的红色水泥条带装饰,端面山墙也开设小窗。 水泥砂浆外墙装饰较少,墙面采用钢窗。窗裙板为一组...

  6. 发布

  7. 发布

    《大马路汇中饭店&和平饭店南楼》

    1865年香港汇丰银行在中央饭店设上海分行。 1903年汇中洋行买下饭店产权后,中央饭店改名为汇中饭店。后旧楼拆了重建,由英国香港上海饭店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英商玛礼逊洋行司高脱设计,华商王发记营造厂承建,翻建6层。 1906年建成,英式建筑当时上海最豪华的旅馆。 仿文艺复兴时期公寓式建筑,砖混结构高30米底层花岗石贴面。白色面砖砌清水外墙,镶红砖腰线。窗上有三角形或弧状的帽额(窗楣),是上海现存最早的一个饭店。 ...

  8. 发布

    《麦家圈Chinese Hospital仁爱济世仁济医馆》

    上海开埠后第一所西医医院,仁济医馆迄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了。 1844年受英国基督教伦敦教会派遣,威廉-洛克哈脱的传教士兼医师来沪在大东门外开设医院。洛克哈脱早年习医于伦敦盖氏医院,擅外科兼精眼科,为英国皇家外科学会会员。 仁济医院原名中国医院。坊间称华人医院,又名雒氏诊所(洛克哈脱的中文名字是雒魏林),后迁到小南门外一幢老式住宅。 1845年向上海外侨募得2800多银两在山东路麦家圈,建成一所新医院。一年后移至新...

  9. 发布

    《不是园也是园&东西南北园》

    不是门,也是门。打一字,谜底:扉。扉不是门,但是门的意思。 不是园也是园同义吗? 明清以来造园之风日盛,私家园林大多以亭阁、山石、池沼取胜。这些园林不仅有楼台亭阁之胜,而且有山水自然之美,构思精巧。上海荟萃了众多名胜古迹,当年的东、西、南、北园为 东园:漎溪园。穿法华镇李漎泾香花桥而过,故名漎溪园。1950年填李漎泾造路园毁,只有香花桥被移入中山公园。 北园:原名丛桂园,也在法华镇的西北部到清朝末年,已...

  10. 发布

    魔都看门道

    门是建筑物的脸面。 人们历来十分重视各种门的处理。寻常百姓以为关系到一家人的吉凶祸福,故将门置于修房造屋的首位。郭沫若《我的童年》: 土著杨姓一家略略有点门面,其他差不多都是一些破落户。 李渔《巧团圆•惊妪》:这一所门面高大,定是箇乡宦人家。朱自清《旅欧杂记•威尼斯》:但这两溜房子都是三层,都有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独特的门文化以门户为冠带,道出了大门具有富贵贫贱、盛衰荣枯的象征。 门,...

  11. 发布

  12. 发布

  13. 发布

    上海记忆---Vol.78

    再送走一位,虬江路上海音像城,年龄40+,2021年1月31停止营业

  14. 发布

  15. 发布

    《黄浦公园水文站》

    天与地是东亚民族对宇宙的专有概念。没有地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开埠前,母亲河(有说是苏州河有说是洋泾浜)出行的人们没有天文与水文的概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们靠的都是口口相传的知识积累。 清咸丰十年上海海关曾在张华浜设置吴淞信号站,树立水位标尺,但未见早期记录,仅存1890~1912年各月最高、最低潮位统计资料。 民国元年到4年上海浚浦局在黄浦江干流先后设有吴淞口、外白渡桥(今黄浦公园)、汉冶萍(今建源码头),...

  16. 发布

    《花无出处》

    民国胡兰成的太太佘爱珍,好将家里玉兰花朵剪下插在花瓶中,心里好生喜欢。 无独有偶,在法国的普罗旺斯人们喜欢把向日葵像玫瑰花那样插在花瓶里来欣赏,这是在其它地方很少看到的。 1888年第一幅《向日葵》问世,梵高原本想画12幅向日葵装点在阿尔的小屋,以迎接高更的到来。刚画完4幅高更就来了,并给梵高带来了新颜料和一种黄麻质材的画布。 高更对墙上《向日葵》给予了高度评价,对这种金黄色的组合十分喜爱。兴高采烈的梵高...

  17. 发布

  18. 发布

    《梵高&绿仙苦艾酒》2

    一个很喜欢画画但是画作从来没人要的精神病患者。 一生中只卖出过一幅画,当他精神状况不好的情况下还会被禁止作画。 油画《圣雷米疗养院与教堂风景》是梵高在1889年创作的。当时他住在那里约一年时间,日后《圣雷米疗养院与教堂风景》在伦敦拍卖出了1600万美元。 圣雷米是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疗养院位于小镇的边上约2公里的地方,前身是圣保罗修道院。病患者的花园是18世纪由精神医师墨丘林主持修建的,当时的医学界相信大自...

  19. 发布

    《Public Park黄浦公园》

    音乐会是Public Park的一大传统特色。 早期公园的音乐会是由英国军舰上的乐队来演奏,以后为工部局管弦乐队演奏。每周一场夏季一周三四场,每场观众数百人,有时600只帆布椅全部租出。 光绪三十二年随着上海其他公园陆续开放后,公共花园举办音乐会的场次逐步减少。民国以前,公园是全市观赏浦江景色的最佳处,又是夏夜纳凉的好地方。除隆冬季节以外,公园每天开放到午夜零点,游人于傍晚以后最为集中。 民国35年端午节,为观看...

  20. 发布

  21. 发布

  22. 发布

    《屋顶悬鱼&山花、断山花祥兽》

    悬鱼:建筑装饰件。 大多用木板雕制而成,位于悬山或歇山建筑两端。最初为鱼形山面博风板下垂于正脊,坊间称为“悬鱼”。 《后汉书》记载: 府丞送给公羊续一条活鱼。 公羊续将鱼挂在庭中,明示自己不愿受贿的心意。 当府丞再送鱼来的时候,公羊续便让他看悬在庭中的那条鱼,以此婉转地拒绝了府丞的第二次送鱼。 后人在宅上悬鱼,以示房主人清廉高洁。 图片1为大上海计划建筑群里的鱼形山面博风板。 PS:祥兽 麒麟、天禄、辟邪等是...

  23. 发布

  24. 发布

    《江北车湖丝阿姐上班去》听薛老师讲故事(2)

    湖丝阿姐上班去,是昔日上海的一道风景线。 图1为随意老师提供的图片,工部局对小车的核定载重为500斤。 江北车,是不是江北车夫推车就如是说呢?薛里勇老师的回答: 当年外来打工妹丝厂女工称之为“湖丝阿姐”,小脚女人行走不方便,一般8个居住在相近地方的女工合租一辆小车上下班,上海人噱之为湖丝阿姐上班去。 早期,苏南地区所谓的“江北”指江南省(乾隆年间正式分为安徽省和江苏省)长江以北的区域,所以,上海人所谓的“江北”...

  25. 发布

  26. 发布

    《安福路201号民国市长满姻爱巢》

    安福路201号建于1922年,潘三省宅邸。 花园住宅建筑高二层,清水红砖墙,二层外墙干贴鹅卵石。山墙顶部呈阶梯状层层跌落,墙面转角有转角隅石及水刷石窗套,入口门廊为古典式,属折衷主义风格。 南立面二层有竖向绿色半露木架,底层东大间设有佛堂面向花园设置敞廊,由两根支柱支撑。一根有锥形罗纹状柱础,另一根没有。园内有中国园林小品,花园内的雄狮、少女等石雕作品景致优美。 民国时期作为敌伪财产没收后,遂成为当时上...

  27. 发布

    《太原路卷边花饰双梅邨》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张民国的老照片。 上传照片的人说这幢是亲戚家曾经拥有的房子。考证为:太原路199弄双梅邨。 图1楼梯柱子上的图案始终没明白啥意思。 图2为郭博老先生的留影。 图3标的车间应该和茂名南路汽车间同理。一般为2层楼,上面住司机下面停车。 图4英文字母为每栋楼的编号。目测文字开头的老照片房子,应为弄堂最后一栋T字房。 双梅邨最大的看点,卷边花饰带有东方的温馨与生命气息,山花的设计尤为华丽多姿,卷边...

  28. 发布

    《思南路46号&林栋甫爵士吧古董花园》

    思南路原名马斯南路,公董局是为纪念在1912年去世的法国音乐家,儒勒•马斯奈而命名。 南北走向,北面连接淮海中路,南面连接徐家汇路,全长1.4公里。1943年更名为蓝田路,1946年以思南路命名至今。这是一片保存完好的旧法租界街区,现已被列为上海11个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 46号砖木结构的二层假三层建筑。尖顶红瓦,水泥外墙,门廊有塔司干立柱。旧法租界巡捕房最初人员外国人组成,后来雇佣中国人当巡捕。到1933年的时候,警务...

  29. 发布

    《大马路地火灯&光之艺术》

    光能引起一切生命之物本能的兴奋和欣喜。 光传递给人类一种最辉煌、最壮观的印象。与寒冷和阴暗的经验比较,人们赞美光明,厌惧黑暗。光源,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 中国最早秦汉时期,咸阳的宫苑大门外设置有座灯。 传说它是用石料雕刻而成,上面有顶四面透明,内点蜡烛。 1843年,上海街头出现中国最早的路灯,煤油灯。这种路灯需专门有人在夜幕降临前点燃,天亮后再熄灭。 后改为地火(煤气),称为地火灯。 1879年,外商轮船码...

  30. 发布

  31. 发布

    《2020庚子年图录》

    我们即将道别难忘的2020年。 往年辞旧迎新之际,我们会有各种的仪式感以表达难忘的岁月。今年大家都过得太不容易了,任何语言难以复述365个日日夜夜的经历。 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於事,见微知著者也。 PS:见微知著 微:隐约;著:明显。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古代名人箕子,洞察力强气节之高为后人称道。 有一天,纣王长夜饮晏,不理朝政,竟忘了日期,询问左右,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知,便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对徒弟...

  32. 发布

    《思想者脚下的牛奶棚》

    牛奶棚地块原址颇有历史底蕴。 奶牛养殖场最初为法商经营。早期有7头奶牛,供驻沪法军享用,雇佣2名日本人做挤奶工。因故转让给他方经营后,英国人因卫生条件防疫理念先进、设备良好,获工部局颁发的第一批A字执照。 20世纪30年代还保留了奶场原名,中文名称为“可的”。至1935年时,奶牛场配备现代化的消毒设备、自动洗瓶机、冷气储奶室。牛棚有11处,牧场15亩,奶牛543头,且多为良种奶牛。 每日产奶9000余磅,订户达6000户。成...

1 ... 20 21 22 23 24 ...
  共241页 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