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乔茗星 -
乔茗星 《大马路巴罗克山花慈安里》
-
乔茗星 《大马路步行街》
有的时候许多东西实在是看不懂,好端端的大马路偏偏要喊成步行街。 街:公共通道,四通道也,小镇或村庄内的通道。~道、~巷、~坊。 例句:车辆通向街道的另一条小巷。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幸福的建筑》中写道,“我们需要一个避难所,以支持我们的精神状态,因为这个世界是如此异己。” 这大概就是建筑游流行的原因。 比起那些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我更在意建筑背后的生命力,和对历史和美学的再遇见。
-
乔茗星 《英格兰圣詹姆斯教堂&学习汇报》
圣诞佳节,汇报一下我在英国格拉斯哥学的交互设计和伦敦大学UCL巴特莱特建筑系的专业,学弟学妹们能有参考价值的话不胜荣幸。 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是一门重新定义人与科技如何交流协作的学科。 具有科学逻辑性,但它并不只是狭义上的人机交互,更渗透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存在于服务设计以及组织管理中。 计算机工程与新兴技术对当代艺术实践的交互影响。内容包含动画、影像、互动媒体、交互艺术、战略媒体、游戏设计、生物艺术等...
-
乔茗星 《庚子年圣诞银婚纪念日二三事》
-
乔茗星 《后马路宁波路476号上海美术学校旧址》
-
乔茗星 《上海水龙公所S.F.B.火政处》
开埠之初,各大洋行为了自身利益从海外购进了各类消防设备。 1865年工部局成立了火政处,下设各救火会。 同时规定:租界内开设的任何商事机构必须购买火险保险,并由保险公司垫资,添置规定的消防器具。 火政处全名为Shanghai Fire Brigade,坊间译作上海水龙公所。我们现在逛马路留意的话,会看到某些消防栓有残留英文字母S.F.B。 图5为南京路步行街比对。 物事景非,百年轮回。王开照相热闹过后大白兔奶糖又重新亮相,唯独消防...
-
乔茗星 《我以为我回到了宋朝》
有宫廷,就有宫廷绘画,即翰林图画院。 北宋的翰林图画院盛况达到空前。宫廷绘画具有明显的文人画风格,追随晋唐传统讲究笔情墨韵,抒写胸中逸气。 绘画以工笔设色的写实风格为主。民间画工、宫廷画人、文人画家在两宋前的画坛,主要是民间画工与宫廷画人的天下。宋以后文人将儒雅纵逸的文人画风带进内廷,给宫廷绘画艺术的审美意趣增添了一些个性化的笔墨。 就文人画家的心境而言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出世,一类入世。 隐迹山野...
-
乔茗星 《昔日十里洋场上的金刚杵》
-
乔茗星 《重檐顶教堂&魔都小故宫》
-
乔茗星 《青海路144号留存至今唯一昔日豪宅》
-
乔茗星 《制造局路&上海制造》
-
乔茗星 《永嘉路止(正)蕃小筑&PS前辈郎静山》
-
乔茗星 《永嘉路387、389号鲁义士洋行》
-
乔茗星 《五马路永年大楼》
五马路,现在的广东路。 早年它是通向黄浦江的四条土路之一。1908年,魔都的第一辆有轨电车彩车行驶终点站就是广东路。20世纪初,沿广东路两侧开设了一系列洋行、保险公司。 这里有中国第一座花岗岩石块砌筑外墙面的建筑,英商永年人寿保险公司。 永年大楼位于广东路93号四川中路口。通和洋行设计,高三层。外观为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局部巴洛克装饰。外墙全部采用花岗岩石面砌筑,石柱为红花岗石,显现保险公司的稳重坚实。 ...
-
乔茗星 《景华新村(2)富二代奇葩公子》
-
乔茗星 《景华新村红顶商人上海滩一号车牌》
-
乔茗星 永康路
-
乔茗星 《网红熊掌咖啡永康路忆雷米路》
-
乔茗星 《衡复Ginkgo biloba L.》
-
乔茗星 《贴界:挑楼纸片楼集一身》
-
乔茗星 《巨福公寓安康公寓、乌鲁木齐公寓》
-
乔茗星 《淮海西路短暂的地标十钢红坊》
计划经济的年代一个国营大厂,对于厂里的人和周围的居民而言,就是一个小社会,就是一座“城”。 1956年,第十钢铁厂成立,太多的“中国第一”来自于上钢十厂制造。 1958年,中国第一座冷轧冷弯型钢车间在十厂建成生产; 1962年,十厂建成中国第一条热镀锡薄板作业线,填补了中国镀锡薄板生产的空白; 1970年,中国第一座塔式酸洗机组在十厂建成投产; 1971年,十厂建成中国第一座700 毫米电镀锡机组… 电影院、舞厅、图书馆、托儿所...
-
乔茗星 《雷米洋行折衷主义的混搭》
-
乔茗星 《思想家和实践者:我来了,我看到,我参展》
-
乔茗星 《巨福路规矩会夏衍旧居&张爱玲》
-
乔茗星 《衡复内阳台》
-
乔茗星 衡复光&影
-
乔茗星 《祁齐路岳阳路1号旧宅起点》
-
乔茗星 庭院深深几许?
-
乔茗星 《衡复棉花俱乐部忆当年》
-
乔茗星 《又见西班牙》
我以为我在西班牙,其实我在安亭路漫步。
乔茗星
发布